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培育和选拔优秀项目参加“互联网+”大赛,学校于2019年5月13日下午在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召开了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验交流会。学校特邀李伯冉、杨红霞2位老师和国赛获奖者鲁玉鑫同学为与会师生做了大赛经验分享。各学院互联网+大赛指导教师、参赛学生及教务处相关人员,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经验交流会。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吕剑波主持。

图1:交流会现场
教务处处长石竹青围绕“互联网+”大赛的总体安排对本年度学校大赛提出了三点意见。第一,把握新时代新要求,助力打造全国最大思政课堂。在更大范围、更高层次、更深程度上开展“红色青年筑梦之旅”,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,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。在备赛、参赛中,为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贡献力量,培养有理想、有作为、有担当的青春力量;第二,要以大赛为平台,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。要通过大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,推动产教融合,完善协同育人机制,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;第三,落实比赛要求,提高比赛认识。在确保参赛数量的基础上提高作品质量,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仅是学生参赛项目之间的比拼,也是高校师生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比拼,更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成果的实力展现。
李伯冉老师在本次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主题为《从内容创业看文科项目的突围之路》的经验分享,他通过真实参赛经历,分享了如何通过寻找痛点、明确场景、搭建框架来解决内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,从知识、能力、素质三个方面告诉大家如何组建团队,打造优质项目。


图2:李伯冉老师做经验分享
杨红霞老师从大赛要点介绍、项目的来源与培育、商业计划书的撰写、团队建设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如何做好“互联网+”项目的经验,并阐述了参加“互联网+”大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。


图3:杨红霞老师做经验分享
2018年全国大赛铜奖得主的团队成员----政府管理学院的鲁可鑫同学,基于自身参赛经验,从不同的视角分享了他的参赛心得、比赛收获,并着重介绍了团队的组建、项目的提升等方面内容。


图5:鲁可鑫做经验分享
通过此次活动,同学们不仅对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对参与比赛所需的条件及注意事项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,相信通过此次经验分享会一定会在比赛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!
本次交流会的举办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师生对“互联网+”大赛的理解和认识,营造了我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。会议既是经验交流会,也是工作推进会、培训会,能够推动各学院明确任务、通力合作,积极开展赛事筹备工作,通过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,提升项目数量,提高项目质量,为“互联网+”大赛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